首页

女王用踩踏马眼视频

时间:2025-05-28 17:16:27 作者:祁连山下的高台荒漠与湿地共织西北生态美 浏览量:38894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 (记者 陈静)骨质疏松、骨痛、贫血、乏力、视力减退、病毒感染……这些看似老年人的常见症状,背后“元凶”可能是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邱录贵2日表示,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时的治疗选择尤为关键,是患者获得深度缓解的重要契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殖,进而分泌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邱录贵当日表示:“这些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不能发挥正常球蛋白提高患者免疫力的功能,过多的这种‘坏’蛋白累积在器官中,还会对患者各系统和多种器官功能产生严重损害,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据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按照发生次数,分首次复发和多线复发。若首次复发未得到有效的规范治疗,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治疗效果和预后随之下降,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也不断缩短。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人们往往难以识别。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骨髓瘤患者初诊科室不在血液科,如果病人表现为骨痛,可能会就诊于骨科;如果病人表现为肾损害、尿蛋白,可能就会去肾内科;如果病人以疼痛为主,有可能去疼痛科;而如果病人表现为感染或肺部感染,有可能就诊于呼吸科或感染科。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应该以血液科为主,联合骨科、肾内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心内科、麻醉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诊疗。”邱录贵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减少公众就医环节,节约就医成本,最短时间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医生从更系统、更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疾病,有利于规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治和管理,让疾病进入慢病化全程管理阶段。

本次“奏响生命凯歌,医路相髓”系列活动,均由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武汉等大型城市的三甲医院血液科主办。(活动组委会供图)

  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记者2日在此间获悉,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共同发起全国科普公益活动启动,主题为“奏响生命凯歌,医路相髓”。本次“奏响生命凯歌,医路相髓”系列活动,均由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武汉等大型城市的三甲医院血液科主办,旨在提高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呼吁各方关注多发性骨髓瘤可长生存的新趋势,建立慢病化全程管理的新观念。

  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其引起的相关器官功能损伤表现在临床上称为“CRAB”(螃蟹)。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典型的特征表现之一,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导致骨质破坏,很多初诊患者伴有溶骨性损害、骨质疏松和/或压缩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又被称为“吃”骨头的病。多发性骨髓瘤所致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会缩短患者生存时间。通过骨靶向治疗,穿上“骨铠甲”,可修复骨破坏,防止骨转移。近些年,免疫调节药物、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和骨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让患者的生存周期显著延长、整体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提高防癌意识、规范治疗降低复发率、定期复诊,科学康复,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和营养管理,是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慢病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多发性骨髓瘤进展比较慢,是偏惰性的。而通过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深度缓解甚至是完全缓解,也就是临床治愈。此后继续通过巩固和维持的药物,就能很好地长期控制疾病。”邱录贵指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生存和高质量的长期生活。(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股持续拉升 成交额突破5000亿港元

随后,合肥队马不停蹄地赶往湖南岳阳洞庭湖,参与决口封堵任务。为了尽快完成封堵任务,现场指挥部采取了水路与陆路相结合的方式运送石料。决口处水流湍急,顶着高达36至37度的高温,皮肤被晒得黝黑,但他们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救援任务上。经过连续作战,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提前13个小时完成了封堵任务。紧接着,合肥队又奔赴安徽六安固镇,参与了一处43米宽的决口封堵任务,仅用了15个小时便成功完成了封堵作业。目前,合肥队的部分人员仍留在辽宁葫芦岛,继续参与抗洪救援工作。

探访高温下的重庆工地:多个重点项目迎新进展

“学会整合专家资源,帮助多个地方政府完成航空产业规划,并着眼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开展‘路线图’制定、团体标准发布、学科发展研究等工作,引领航空科技高质量发展。”中国商飞公司ARJ21系列总设计师陈勇说。

不敌日本二队无缘亚运决赛 中国女足怎么了?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五彩缤纷的陶瓷文化、矗立千年的传统村落……以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港青“客串”总导演,用音乐视频诉说淳朴爱国心

2022年中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6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9%;2023年上半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欢乐春节”线下活动吸引全球民众近4千万人次

“中方愿同世界银行一道,共同推动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